群山环抱间,干净整洁、生产有序,低碳环保宣传标语引人注目,清澈的袁河宛如一条缎带穿越其中……近日,记者走进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,施工现场优美的环境让人印象深刻。
作为全省重点项目,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从建设初始,就带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承诺,以打造一条“美绿高速”为目标,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施工生产全过程,全面“向绿而行”。
《江西日报》2024年03月12日09版 陈璋摄
超高护筒,守护一河清水
袁河特大桥横跨袁河,是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控制性重点工程,两个主墩共24根桩基,均位于主河道中央,桥梁施工需在河道中进行。而袁河是居民生活用水及沿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,对施工生态环保要求非常高。
“以往的桥梁桩基施工工艺,要先利用挖掘机挖出基坑,再将护筒放入基坑进行简单填埋。”3月5日,在施工现场,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a1标段项目负责人王宗豪指着河中的桥墩介绍,经过勘测,由于袁河地质特殊,施工中需要在河床粉砂层上面安装护筒,但传统工艺的护筒只有1.5米长,泥浆极易通过砂层渗透到河流中污染水质。
来时绿水青山,走时青山绿水,本着这一目的,施工人员集思广益,创新研发出9米长的无缝钢护筒,保证桩基泥浆不外泄,实现零污染桩基施工。“由于采用超长无缝钢护筒全护浆新工艺,施工中没有产生任何漏浆污染现象。看着河水清澈如碧,我们也就放心了。”王宗豪说。
清表杂木,化身高效燃料
残枝落叶摇身一变,成为预制梁蒸养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。原本难以处置的废弃物,中铁十四局施工者却将它们变成“宝贝”,把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打造为“无废”生产基地。
走在项目工地,一个新型生物颗粒蒸养中心引人注目。蒸汽机旁,一袋袋由杂木、杂草等制成的燃料整齐堆放着,工人不时将其投入机器,为预制梁板和预制构件的蒸养提供热量。
“高速公路改扩建,前期都要清除地表杂木。以往这些杂木会被当作废弃物扔掉。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,我们以场区内清表产生的杂木为原材料,经过现场粉碎、加工厂筛分挤压、烘干制造、冷态致密成型等多道加工工艺,制成高密度生物质颗粒,既能实现废物利用、减少污染,又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。”王宗豪介绍。
比电加热节能72.2%,项目年节省成本76万元;比柴油加热节能60.78%,年节省成本45万元;比天然气加热节能41.39%,年节省成本20万元……在蒸养中心的外墙上,一张节能对比图清晰地展现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优势。
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在全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,清表植被生物质颗粒化转变和应用尚属首次,为打造绿色公路新典范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“无废”施工,处处循环利用
除了清表杂木再利用,该项目还将清表土用于厂区边缘覆盖、客土喷播绿化、公路绿化储备,将固体废弃物用于施工便道修筑及场地硬化等,处处体现“无废”施工理念。此外,还在220亩的土地上建成集办公区、生活区、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厂站,整体减少了约2万平方米临建占地,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。
“你看,这些菜园的土,还有门口的小游园,都是清表土再利用的场景。”走在工人生活区,王宗豪告诉记者,“停车场的这些地砖,是固体废弃物加工而成,类似的场景在项目沿线处处可见。我们还坚持‘带绿施工’,一边进行路面施工,一边进行裸土植被种植及绿网覆盖,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及扬尘污染。”
3月,赣鄱大地一片生机盎然。袁河特大桥下,白鹭翩跹,鱼翔浅底,宛如一幅画卷,诉说着建设者们全力保护绿水青山的故事。“项目结束后,整个厂站都会留给当地,服务沿线群众、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。”王宗豪说。